“五十肩”,中年人的痛
发布时间:04月23日 08:47 浏览:67次
一、什么是“五十肩”呢?
“五十肩”是民间老百姓对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俗称,因其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而得名。
二. 如何确定是不是“五十肩”呢? 首先我们看看“五十肩”的特点: 1. 年龄相关性:多发于40~60岁人群,尤其是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2. 典型症状 疼痛:肩部持续性酸痛,夜间加重,可能放射至颈部或手臂。 活动受限:肩关节僵硬,逐渐难以完成梳头、穿衣、抬手等动作。 病程分期: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冻结期)和恢复期,全程可能持续1~2年。 3. 常见病因 退行性病变: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退变、粘连。 外伤或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或急性损伤后未及时治疗。 其他疾病诱发: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病率较高。 对于“五十肩”我们最需要区分的疾病就是“肩袖损伤”了。 肩袖是肩关节周围的一组重要肌腱和肌肉的总称,主要负责稳定肩关节并协助完成上举、外展、旋转等动作。 肩袖由4块肌肉及其肌腱组成,它们共同包裹在肱骨头周围,形成一个“袖套”结构: 1.冈上肌-负责肩关节外展(抬高手臂)。 2.冈下肌-负责肩关节外旋(向外旋转手臂)。 3.小圆肌-辅助外旋。 4.肩胛下肌负责内旋(向内旋转手臂)。 这些肌腱共同作用,使肩关节既能灵活运动,又能保持稳定。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对于肩关节疼痛,如何最简单的区分自己是“五十肩”还是“肩袖损伤”呢? 对于“五十肩”,疼痛的肩关节,旁人能帮你抬起肩关节多少和你自己抬起关节多少,它是一致的,这个一般是因为粘连导致的。 当我们出现结构性损伤:“肩袖损伤”时,它的特点与上面不一样,旁人帮助你抬起肩关节比你自己抬起肩关节会达到更好的高度。
三、得了“五十肩”,如何去治疗呢?
1.保守治疗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缓解疼痛和炎症。 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 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钟摆运动、爬墙练习等,逐步恢复活动度。 2. 微创介入治疗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射频术:用仅0.5mm射频针帮您去除肩关节疼痛。 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麻醉状态下无痛帮您解决肩关节活动受限。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药物注射:超声定位,精准治疗,于肌腱损伤处注射消炎镇痛药物。 3.肩关节镜手术 若肩关节核磁提示巨大肩袖撕裂,可能需行肩关节镜手术修补撕裂的肩袖。 五十肩虽然给许多中年人带来了困扰,但通过科学的认识和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步恢复肩关节功能,重获健康生活。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经历类似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请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切勿盲目忍耐或自行处理。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肩部保暖、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都能有效降低五十肩的发生风险。 协和江北医院疼痛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疼痛科是集临床、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住院部九楼有独立的疼痛科病区。科室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为特色,微创介入为核心发展方向,能独立开展脊柱双通道技术、椎间孔镜、椎体成形术、颈腰椎间盘突出射频减压术、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椎管内持续给药、吗啡泵等微创技术。结合药物、神经阻滞以及各种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手术后疼痛综合症、中晚期癌性疼痛,以及各种顽固性复杂性疼痛疾病。 疼痛科诊疗范围: 1、头面部疼痛:非典型颜面部疼痛、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丛集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等。 2、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胸科手术后疼痛综合征、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 3、脊柱及骨关节性疼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盘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症、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症、腰椎管狭窄、足跟痛、退行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4、各种软组织急、慢性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晚期癌痛综合症:包括:各种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和咨询。 6、缺血性、交感神经疾病引起的疼痛: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血管病、灼性神经痛以及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 7、痛经、慢性盆腔痛。 8、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膈)、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END—
监制:吴超 吴帅
信息来源:疼痛科
编辑:宣传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