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雷区”,巧取病灶——我院多学科协作成功为高龄咯血患者实施高难度支气管镜活检术
发布时间:10月09日 09:25 浏览:70次
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胸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一名高龄、高出血风险的重症患者实施了“全麻下支气管预制封堵球囊活检术+低温等离子体止血”这一复合技术。该手术的成功,突破了咯血患者无法进行病理活检的传统禁区,为患者后续精准治疗赢得了宝贵机会,彰显了我院在高风险呼吸介入领域的精湛技术与多学科协作(MDT)的强大优势。
患者因“咳嗽、咳痰、咯血2天”紧急入院。CT检查提示阻塞新肺炎,肺占位性病变。更为棘手的是,患者活动性出血使用内科“止血钳”垂体后叶素后仍无法控制,病灶区域活动性出血风险极高,常规支气管镜活检极易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可能导致患者窒息,危及生命。然而,没有病理学诊断,就无法明确病变性质(如肺癌、结核等),治疗也就无从谈起,患者将面临诊断不明、生存率大幅降低的困境。

面对这一两难局面,医院高度重视,董健副院长立即组织了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胸外科、介入科、病理科在内的全院大会诊。何翔、尹新洁主任深入分析病情,充分评估各种风险,最终大胆决策,制定了周详、安全、创新的手术方案:在全麻下,先于目标支气管预置封堵球囊,再行活检,一旦出血立即充盈球囊阻断血流,为后续止血创造窗口,并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精准止血。
手术当日,在多学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麻醉科周伟主任精准控制,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内镜组成员黄炜祺小心操作,成功预置球囊后,果断钳取病变组织;正如术前所料,活检后病灶出现了活动性出血。关键时刻,预置的“安全阀”——封堵球囊迅速启用,有效控制了出血局面,随后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迅速、精准地完成了止血。整个过程有惊无险,活检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病理科马华玲主任快速给出了明确的阳性诊断(肺部恶性肿瘤),为患者后续的靶向治疗或化疗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转入下一步治疗阶段。
此次手术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1、技术突破
成功将“预制防护”理念与“精准活检”、“高效止血”技术融合,为高出血风险气道病变的诊断提供了全新、安全的解决方案。
2、模式典范
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又一次经典实践,体现了我院面对复杂危重病例时强大的综合救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患者受益
从根本上改变了该类患者的诊疗困境,避免了因无法诊断而延误治疗的局面,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患者生存希望。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更标志着我院在呼吸介入诊治领域的技术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我院将继续秉承“生命至上,勇于创新”的理念,不断挑战技术难关,为更多危重疑难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END— 监制:吴超 吴帅 信息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黄炜祺 编辑:宣传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