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Scientific research

警惕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

发布时间:05月20日 10:21 浏览:9847次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已进入了高发季节。户外游玩、劳作时一定要警惕山坡、草地、菜园、灌木丛中潜伏着的蜱虫。如果被蜱虫叮咬了,紧急处理是关键,我们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和紧急处理步骤。




一、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高龄、免疫力低下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易于转为重症甚至死亡,应及时就医。这种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图片



二、什么是蜱虫?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等,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体表部位,吸饱血后虫体可膨胀如黄豆大小。蜱是大别班达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蜱叮咬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图片



三、蜱虫叮咬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14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患者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早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

     多数年轻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为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进行性降低。如出现上述可疑症状,要尽快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就医。

图片



四、蜱虫叮咬后处理步骤


     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应尽快去除,切勿使蛮力或用手直接接触蜱虫,不要拍打、硬拔或捏爆、不要去刺激它,因为蜱虫前端有倒刺。

1.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

2.用干净的小号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垂直向上拔出,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避免蜱虫口器部留在皮肤。

3.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分泌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4.肥皂水清洗双手。

5.有条件者将蜱放进密封容器内,若染病后可查找病源。

6.不会处理应及时到急诊科就医,寻求医生专业处理,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由医生进行消毒,麻醉蜱虫将其取出。

7.拔掉蜱虫后检查虫体是否完整,伤口是否有虫体残留,如果没有异物残留可以消毒伤口后观察随访,一旦有发热、乏力或者皮肤出血点等表现应立即住院。

图片



五、日常生活应该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1.减少暴露机会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2、户外活动前防护

     蜱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氯菊酯可用于处理靴子、衣物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OLE)、对薄荷二醇(PMD)或2-十一烷酮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进入室内前检查蜱

     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身上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蜱虫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等。回家后及时洗澡,淋浴有助于洗掉未附着的蜱虫。




—END—

监制:吴超  吴帅

信息来源:公共卫生科姜萍

编辑: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知音杏林苑》第1期

《知音杏林苑》第2期

《知音杏林苑》第3期

《知音杏林苑》第4期

《知音杏林苑》第5期

《知音杏林苑》第6期

《知音杏林苑》第7期

《知音杏林苑》第8期

《知音杏林苑》第9期

《知音杏林苑》第10期

《知音杏林苑》第11期

《知音杏林苑》第12期

《知音杏林苑》第13期

《知音杏林苑》第14期

《知音杏林苑》第15期

《知音杏林苑》第16期

《知音杏林苑》第17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2019  蔡甸区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电话:027-84905996 地址:武汉市蔡甸区成功大道111号 鄂ICP备14018802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402000349号

关注公众号